弘扬职业道德 锻造警察品格 永远做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卫士
 
丹东市公安局 马汝武     职业道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一直倍受信奉推崇,被国人据以为傲。纵观我国文明史,上至约束皇帝的“以德治国”、“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至为将者的“智、信、仁、严、勇之五德”,下至要求百姓的“言必信、行必果”,无不焕发着职业道德的光辉。当今,职业道德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的红绿灯,成为人类行为的一个标杆。同样,职业道德也是警察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力量之源。做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卫士,笔者认为,至少应把握以下要义:    一、永葆忠诚本色是警察品格的第一准则。忠诚是中华民族的国魂。自古至今,人们都视忠诚为最高尚美德。忠诚又是一种信仰,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为崇高理想奋斗前行的源泉。头顶国徽,穿上警服,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有一份使命担待。作为人民警察,要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理想信念烙在这神圣职业上,自觉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融入血液、植入灵魂”。要自觉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要秉公办事、敢于直言,不怕抓“辫子”,不怕丢“面子”,不怕穿“鞋子”,不怕掉“帽子”,坚决维护好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牢记肩负责任是警察品格的第一要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肩负责任的崇高品质贯彻中国历史。在今天,责任心是警察履职尽责、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不论身处何种岗位,必须担起法律赋予的责任义务,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中,“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用真心、使真劲、出真招,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对已经决定的事项、明确的要求,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地敲打、一颗一颗地钉牢,一件一件地盯紧、一项一项地落实。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矛盾,遇到大事、难事、棘手事,不绕道、不回避、不推诿,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名利所迷,不为得失所惑,不为杂音所扰,不为困难所惧,凝神静气、聚精会神干事,最大限度积聚“正能量”。    三、强化奉献意识是警察品格的第一美德。奉献是中国古代官员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正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了这种品质。从古到今,人们都将奉献作为一种美德。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是一个创造业绩、人才辈出的时代。警察作为一种崇高神圣的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情感、一种责任,更需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实实在在的行为,需要用理想和信念支撑拼搏精神的职业。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就意味着胸怀壮志,渗透着一种干事业的激情,这种激情,就是“勤想事、善谋事、多干事、会办事、乐共事、干成事”,就是一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信念和追求全部投入到公安事业中去,达到忘我境界,干出非凡业绩。    四、秉承服务为民是警察品格的第一宗旨。十八大报告一百多次提到“人民”二字,充分说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道理。警察之前是“人民”,这是人民警察对职业角色的生动诠释,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牢固树立一心为民、公正文明、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百姓,弯下腰去、扑下身子,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群众安危,真心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温暖。要在体察群众疾苦中加深感情,在解决群众困难中构建和谐关系,在维护群众权益中赢得信任支持。     五、践行公平正义是警察品格的第一追求。治事理政,贵在一个“公”字,难在一个“正”字。又言,“公生明,廉生威”。警察的威严来自自身坚守的公正。只有自身正,才能自身硬,才能立得直,行得端,仰不愧天,俯不怍于地,人活得自在,官当得潇洒。正所谓,“畏法度者快活”,警察作为执法者,知法更要守法,要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把公正作为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工作的生命和核心,增强公信力,公平用权、公正执法、公道处事,做到“金钱面前不动心,荣誉面前不伸手,办案方面不徇私,生活方面不特殊”。    六、坚守廉洁奉公是警察品格的第一操守。清正廉洁,勤恳做事,不以权力谋取私利,这是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要始终追求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保持高尚精神追求,秉公执法、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要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利,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初、慎终,知恩、知足、知责、知耻,不弄权、不专权,不越轨、不逾矩,守住政治生命线和道德、法纪底线,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中国法学网
辽宁法学会
锦州市法学会
安徽省法学会
济南法学会
浙江省法学会
河南法学网
河北法学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宪政网
中国诉讼法律
北大法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