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促进辽西北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荣获第八届“辽宁法治论坛”三等奖)

                                      东港市人民法院   宋文柯

摘要:继“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之后,为实现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2008辽宁省推出了“突破辽西北”的区域发展战略。“突破辽西北”战略实施以来,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从辽西北地区的资源现状出发,探讨促进辽西北资源开发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确保“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辽西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辽西北、资源、生态环境

一、辽西北地区资源开发现状

(一)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辽西北3个城市,阜新、朝阳、铁岭,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铁岭、阜新市煤炭保有量分别达到15亿吨和14.5亿吨。20年内,辽宁阜新煤炭年产量将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2010年,总部设在沈阳的东北煤田地质局宣布,在铁岭市昌图县发现蕴藏至少10亿吨煤炭和50亿至100亿立方米煤层气的大煤田,系辽宁省自1960年以来发现的最大煤资源。专家指出:这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铁法矿务局”,对于年消耗煤炭达1.6亿吨的辽宁来说,意义非凡。煤炭资源量保守估计:10亿吨。昌图县位于辽宁最北部,沈阳至哈尔滨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1956年,地质局在辽宁铁法发现了17.5亿吨的大型煤田,1958年正式开采。根据东北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地质人员认为铁法向外,还会有煤矿。果然,2005年前后,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在昌图县亮中桥镇发现了煤炭资源量达2亿吨的煤田,但煤质并不太好。“地质构造就好比是大海的波浪,亮中桥的不太好,古榆树的就会好。”101勘探队总工程师王生辉告诉记者,大家经过分析,认为在比1000米更深的地方,蕴藏着5亿至6亿吨的煤田。于是,2008年10月,勘探工作再次启动。“这次启动也险些错过煤田。”王生辉说,第一个钻孔深入地下1500米,没有发现煤层。队员们心里很焦急:钻孔深入1米,就是1300元投入,打一个钻孔,就要120万。坚持还是放弃?101勘探队队长黄贵和大家一商量,决定再往下打50米,当打到1512米时,终于发现了厚厚的煤层。

  据了解,这次新发现的煤田位于昌图县西北100公里,以古榆树镇为中心,方圆400公里,囊括付家、双井子、七家子共四个乡镇。煤炭资源位于地下1200米至1500米左右,煤层厚度0.8米至9.13米,其中70%为长焰煤、30%为气煤,均为优质煤种。“项目预查阶段设计钻井83孔,目前已钻井22孔,通过已钻井的见煤情况,保守估算煤炭资源量超10亿吨。同时还发现煤层气资源量50亿—100亿立方米。”101勘探队队长黄贵告诉记者,10亿吨是在200平方公里煤田面积内预查出的资源量,另外200平方公里还没有钻井勘探。后期随着勘探深入,煤田资源量数据有望进一步增加,达到14亿吨应当没有问题。可开采30—50年满足10万人就业。工业大省辽宁是一个缺煤省份,随着境内本溪、抚顺、阜新等煤矿先后陷入资源枯竭,辽宁从出煤大省转为进煤大省。今年全省煤炭消耗量将达1.6亿吨,其中1亿吨需要外购。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吕国金说,10亿吨资源量可供建成一个年产煤炭2000万吨的大型矿区,这对改变未来辽宁省能源格局,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资源也很好。每吨煤中含有4.95立方米的煤层气,其中甲烷的含量超过95%,燃烧后可产生8800大卡的热量。“如果按照50%可收集来估算,这些资源可为辽宁提供最少25亿立方米的高浓度煤层气,家庭用的煤层气需要按1:3的比例混入普通气体,按照这个量来计算,可给用户提供的煤气量就有75亿立方米。沈阳每天需要燃气90万立方米左右,这些新发现的煤层气足够沈阳使用20余年。”

  昌图是一个农业大县,正常年景粮食产量35亿斤,占辽宁省粮食总产量的1/10。但在很长时间里,昌图的经济排名不用说在全省,就是在铁岭市的县(市)区中也不靠前。如何让产粮大县发展成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推行“工业强县、以工谋农”的发展战略。10亿吨大煤田的发现,再加上先前发现尚未开采的亮中煤田,对于昌图摆脱农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实现工农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意义重大。昌图百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83万,这个煤田达到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整个矿区开5至6个矿井,按每个矿井需要3000名以上劳动力,仅6个矿井就能提供近2万个就业岗位。农民家门口开了煤矿,就不用再东奔西走到处打工了。

(二)辽西北文化旅游资源

辽西北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深入挖掘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辽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助推"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1、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从地域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辽西北地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与辽海文化的交汇处,明清以来作为晋、冀、鲁移民的最早落脚点,关内外融合文化的特征突出,具有明显的地缘文化优势。朝阳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城,在最兴盛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当中原遍地战乱,一片荒芜时,这里作为三燕都城曾是东北亚最繁华的都市和政治、经济、佛教文化中心。阜新地区自明清以来作为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接点,体现了浓厚的汉蒙文化融合的特点。阜新作为辽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近代以来又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浸润,其地域文化特色极为突出。阜新又是藏传佛教的东方传播中心,清康熙皇帝亲笔题匾的瑞应寺等。

2、自然资源丰富。(1)、锦州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树悬挂的峭壁。名峰、古刹、摩崖移步即景,佳境天成。春可听莺啼鸟语,夏可闻蝉鸣桑林,秋可睹栌红霜染,冬可观石堂松雪。四时景致,异彩缤纷,胜如巧笑顾盼焉。九大景区共有五十多处景观,其云、石、水、洞、林、花、鸟、浑然一体,雄、险、奇、幽、动、静、美、妙交相生辉。实为洞天福地,人间胜境,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辽宁五十佳景致大观。笔架山:天道’和顺应‘天道’的祖先,通过潮汐以及人文的刻画而展现笔架山之‘神、气’!这就是笔架山的本质!神秘而磅礴!
 (2)、 葫芦岛市南票区发现一处2000余米长的大型岩溶洞,该洞有望成为我省第二个“本溪水洞”。全长2000余米形态如盘龙。这座大型岩溶洞穴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乡沙金沟与小洞村南侧,位于半山腰处。省第十一地质勘查大队队长李有生向记者介绍说,这座岩溶洞的形态犹如一条盘龙,全长2000余米,部分地区宽度在500米左右,可以容纳大批市民。 葫芦山庄:位于芦岛市东部,葫芦文化展、关东民俗文化展;攀岩、CS野战等拓展运动;二人转、红卫兵文艺宣传队、抛绣球表演;采摘时令水果蔬菜;可以欣赏和举办篝火晚会;可举行大型会议;有火炕和标准间,可以即时品尝现酿的粮食酒!

二、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乱采滥开破坏矿山环境。采矿权登记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在矿产趋势导向下,用成矿规律和规划指导矿权登记,限制有钱就买矿而造成的乱采滥开破坏矿山环境。辽宁省最典型的就是菱镁矿,几乎是到处乱采滥开,实在很可惜,谁有钱,谁就买矿,谁有钱,谁就开矿。这个问题,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一定在管住、管理好。再一个就是强调危机矿山找矿,勘探和开采一定要结合起来,不要勘探完了就不管了。

(二)矿难仍很难防范。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冲击地压造成3316工作面风道外段大量瓦斯异常涌出,3316风道里段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聚,致使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工人违章带电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2008年7月30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恒大煤矿发生矿震,造成2人死亡、5人被埋。 据介绍,事故发生在恒大煤矿151区回风下山4302巷道岔口处,矿震造成约20米巷道的顶板岩石脱落,在该处作业的7名矿工被埋。事故发生后,阜新矿业集团政领导紧急出动,指挥矿山救护队救援。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领导、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辽西分局领导也已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并开展事故调查。目前救援人员已经找到2名矿工遗体,其余5名被埋矿工正在全力救援中。

(三)旅游景区宣传力度不够且景区没有特色,无法吸引眼球。辽西地区的旅游文化区也有自身特点,但是它的名气却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这些旅游文化区正从人们的视线中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被慢慢遗忘。旅游区也没有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以锦州北普陀山为例,以笔者亲历普陀山的感官为例,北普陀山风景区主次不鲜明,景观布置随心所欲,并不能给人们留下鲜明的印象。既然北普陀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关外第一佛山,又是观音菩萨显化的道场,那么里面的祠堂,寺庙就应该以佛教为主,尽量不要再修建道教寺院。然而这里却同时供奉着佛教诸神和道教诸神,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在游览的过程中,如果游客知识量有限,对佛教和道教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那么很容易把这些供奉的神像混为一谈。在这里我们既能看见出家的和尚,又能看到出家的道士,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这也算是这里特有的一景吗?难道是多教合一?这里的景点很分散,大约走许久才能看见一处景观,孤独的伫立在山脚下,使得看上去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和谐。旅游文化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存在的环境与生态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一个景区必不可少的资源,是流动的血脉,它给景区带来了灵性。然而遗憾的是,北普陀山风景区里的水资源是短缺的。从山下走到山顶我没能看见水在流淌,没能听见水的倾诉。许多地方的池水都干涸了。其中有一处景点是“情人桥”,虽然名字挺诱人的,但是走在桥上却有一种莫名的气味,低头看去才发现原来这里的水已经干涸了,就只剩下几条“烤鱼片”了,名不副实啊。还有一处景点就是人称辽西第一大佛的滴水观音。它是矗立在辽西地区最大的观音站像,高达二十五米。观音洁白如玉,临风杨枝,向善向美。但是滴水观音却不能尽撒圣水。不过据说,在游客出游盛季,景区里的员工还是会给菩萨施舍一些“圣水”,给人一种“在天在渊,遥望四时云似海;为霖为雨,扬枝一洒物皆春”的感觉。

三、辽西北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发展对策

(一)矿产资源方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煤炭资源型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迫切需要:

首先,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必须是建立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上的,面对21世纪全球性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资源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改变地方经济对能源的极度依赖和畸形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深人贯彻和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在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时十分注重人类居住区持续发展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特别关注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的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资源型城市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待解决。再次,是资源型城市自身克服“三危”困难,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进行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迫切需要。资源型城市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体现最显著的城市类型,其自身的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展也受到两方面因素的严重制约,所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演进,切实地从思想到实践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重振雄风的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长远眼光的发展之路。

(二)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要加强宣传促销,扩大对外知名度。把辽西地区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成旅游手册、折页、导游图,制作反映辽西旅游区的磁带、录像带、光盘、电视和电影以配合旅游资源推广和旅游产品促销。在网络技术日趋完善之际,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积极展开辽西旅游区的推广。举办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将辽西旅游区的各种旅游要素围绕节庆主题加以组织整合,营造与平时迥然不同的浓烈旅游氛围,强烈吸引大众媒体的注意力,使辽西旅游区在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形成宣传热点,迅速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把“笔架山海会”,“闾山赏花会”“青岩寺庙会”等旅游节庆活动办成宣传辽西旅游区的亮点。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增加文物经费。文物部门要坚持“全面保护、重点维修”的原则,把经费用在刀刃上,使急需保护的文物得到有效维护;提高景观点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度,环境的开发间接影响到资源的开发,不解决旅游环境建设的问题,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就不能到位;生态环境需要不断美化,使得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抱,并配合四季的变化,使旅游区总有可看之处;在旅游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人员,俗语说“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专业的,训练有素的导游人员,可以充实资源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促进游客对旅游资源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总之,就目前辽西旅游区具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良好的区位条件来看,只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利用、改造好外部条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辽西旅游业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2、首先,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

(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气装置的措施。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间,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公、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城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出立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有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再次,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最后,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中国法学网
辽宁法学会
锦州市法学会
安徽省法学会
济南法学会
浙江省法学会
河南法学网
河北法学网
中国普法网
中国宪政网
中国诉讼法律
北大法律信息网